对乙肝患者而言,“肝区不疼” 常被当作肝功能正常的 “定心丸”,很多人因此长期不监测,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才发现肝功能已受损。但实际上,肝脏是 “沉默的器官”,肝区疼痛并非肝功能异常的唯一信号,甚至不是早期信号。太原龙城中医医院从科普角度,提醒乙肝患者警惕 2 个易被忽略的肝功能异常 “隐形信号”。
首先要明确:肝区不疼≠肝功能正常。肝脏表面没有丰富的痛觉神经,只有当肝细胞损伤严重、肝脏肿大牵拉到肝包膜时,才会引发肝区疼痛或胀痛。而在肝功能轻度至中度异常时,肝细胞损伤未累及肝包膜,患者通常不会感到明显疼痛,甚至可能毫无不适。因此,仅凭 “肝区不疼” 判断肝功能,很容易遗漏早期损伤,延误干预时机。
第一个需警惕的 “隐形信号” 是 “持续乏力、易疲劳”。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能量代谢器官,当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合成糖原、分解脂肪的能力下降,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 —— 比如日常活动后容易累,休息后也难以缓解,甚至出现 “懒得说话、不想动” 的情况。这种乏力常被误认为 “没休息好” 或 “压力大”,却不知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
展开剩余34%第二个 “隐形信号” 是 “消化功能异常”。肝脏分泌的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关键,肝功能异常时,胆汁分泌减少或排泄不畅,会影响脂肪消化,导致食欲不振、厌油腻 —— 比如看到肉类、油炸食品就没胃口,甚至吃后出现腹胀、腹泻或大便油腻(粘马桶不易冲净)。这类症状容易被当作 “胃炎”“肠炎” 处理,却忽略了背后的肝功能问题。
乙肝患者监测肝功能,不能依赖 “疼不疼”。太原龙城中医医院提示,乙肝患者应定期(每 3-6 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查,同时结合乙肝病毒 DNA、肝脏超声等检查综合判断病情;若出现持续乏力、厌油腻等 “隐形信号”,即便肝区不疼,也需及时就医检查。重视这些早期信号,才能更早发现肝功能异常,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发布于:山西省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