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深圳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7月12号那天,在深圳湾,突然出现了一批平时只能在电影或者画报上才能见到的老式豪华汽车,引来了非常多市民的围观。
带这些车来的人,是香港一位非常有名的汽车收藏家,叫李文辉,很多人都管他叫“法拉利之父”。
现场最惹眼的就是一辆红色的法拉利348TS和一辆看起来就贵气逼人的劳斯莱斯银魂。
很多人当时就纳闷了,深圳这个地方,满大街跑的都是最新的比亚迪、华为问界这些新能源车,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未来城市,怎么会突然搞起了这种“老爷车”展览?
这到底是富豪过来秀一下自己的收藏,还是背后有什么更深层的讲究?
这事儿跟我们普通老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得了解一下,这位李文辉先生和他带来的这些车到底是什么来头。
说他是“法拉利之父”,并不是说他发明了法拉利,而是因为他在收藏法拉利这个领域里,地位非常高,藏品也极其珍贵。
在香港,有钱人很多,喜欢买豪车的人也不少,但大多数人买车是为了开出去有面子,或者就是个代步工具。
但李文辉不一样,他收藏汽车,更像是收藏家在收藏古董字画,他看重的是每一辆车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技术意义。
他的车库里,据说停满了各个年代的经典法拉利,简直就是一部活的法拉利发展史。
这次他带到深圳的这辆法拉利348TS,虽然看起来有点年头了,但在汽车发展史上可是个重要的角色。
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产物,它的外形设计,特别是那个像刀切一样的楔形车身,直接影响了后来很多经典跑车的设计思路。
这辆车当年产量就不多,经过这么多年,现在还能正常开动的在全球都屈指可数,说它比大熊猫金贵一点也不夸张。
另一辆车,那台1965年的劳斯莱斯银魂,就更厉害了。
我们平时听得比较多的是劳斯莱斯的幻影、古思特这些型号,这个“银魂”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
因为它本身就是个极度稀有的型号,当年全世界总共就生产了二十几台,而且每一台都是给中东的王室成员或者顶级富豪量身定做的。
车身上很多部件都是老师傅纯手工一下一下敲出来的,用的材料也是当时最好的,连车头那个小金人标志都是用18K金做的。
据说李文辉为了买下这辆车,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跟原车主沟通。
所以说,这些车已经不能简单地用“贵”来形容了,它们每一台都是一个时代的工业艺术品,承载着那个年代最顶尖的技术和审美。
那么问题来了,把这些堪称“活化石”的汽车,开到深圳这个以创新和未来为标签的城市,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就是为了让大家开开眼界,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吗?
其实,这背后是深圳正在下的一盘大棋。
我们都知道,深圳现在是全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城市。
比亚迪的销量排在全球前列,还有华为、小鹏这些品牌,共同撑起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半边天。
在技术上、在销量上,深圳绝对是领先的。
但是,一个产业要真正做得强大,光有硬邦邦的技术和产品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文化这种软实力的支撑。
就像我们提到法国,会想到它的时装和红酒文化;提到瑞士,会想到它的钟表文化一样。
这些文化,让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产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有故事、有底蕴的象征。
深圳虽然年轻,发展速度惊人,但在汽车文化这方面的积淀,确实还比较薄弱。
大家聊起深圳的汽车,话题大多是续航多少、自动驾驶技术怎么样、屏幕有多大,很少有人会去聊一辆车的设计美学、它在历史上的地位。
而李文辉带来的这些经典老爷车,就像是请来了一位历史老师,给深圳的汽车产业补上了“文化”这一课。
它们的存在,就是在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新能源车追求的很多东西,比如更低的风阻系数、更豪华的内饰、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其实在几十年前的燃油车时代,就已经有无数工程师和设计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且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比如那台法拉利348TS,它就是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一个活教材;那台劳斯莱斯银魂,它就展示了什么是真正不计成本、把奢华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这些经典老车,为深圳这个“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了一个可以回溯和学习的文化源头,让未来的创新,能够站在历史的肩膀上。
更深一层来看,深圳的目标是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国际汽车文化枢纽”。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就是希望以后全世界的汽车爱好者、设计师、收藏家,一提到汽车文化,就会想到深圳。
以前,大家觉得汽车文化的中心在欧洲,比如法拉利的老家意大利摩德纳。
但现在,全世界的汽车产业都在经历从燃油到电动的巨变,这个产业的中心正在慢慢向中国转移。
深圳作为这场变革的领头羊,自然不甘心只做一个“世界工厂”,它还想成为文化的引领者。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李文辉和他的珍贵藏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和媒介。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未来,各种国际性的古董车展览、汽车设计论坛、复古车赛事都能在深圳举办,那将极大地提升深圳在世界汽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不仅仅是面子上的事,背后还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比如古董车修复、汽车主题旅游、相关的文创产品开发等等,这些都能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听起来都太宏大了,跟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关系还挺大的。
首先,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以前想看这种级别的车,可能真的要出国去博物馆。
现在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看看,告诉他们汽车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背后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这对培养下一代的审美和对工业历史的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如果深圳真的把汽车文化做起来了,我们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可能以后周末的活动,就不再只是逛商场看电影,还可以去参加一个汽车嘉年华,看看经典的老车巡游,感受一下不同于日常的文化氛围。
最实际的一点,就是可能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需要策展人、修复技师、设计师、讲解员等等各种各样的人才。
说不定,现在一个普通的修车师傅,以后经过学习,就能成为修复古董车的专家,这不仅是个人的机遇,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这件事要真正做成,也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深圳毕竟是个年轻的城市,汽车文化的群众基础还需要慢慢培养。
而且,如何让这种文化活动持续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也需要长远的规划和投入,比如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汽车博物馆。
如何将经典汽车文化和深圳最擅长的新能源科技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